这种逃生窗的发明者叫郑华,是宁波消防支队战勤保障大队的一名消防员。“在参加一些扑救民房火灾或煤气泄漏救援时发现,里面的住户,经常被逼到阳台上的防盗窗前,消防队员赶到后,常常要花一些时间对防盗窗进行破拆。关键时候,一分一秒都是极为宝贵的。有的时候,就差这么点时间,防盗窗内的人或被烧伤,或被有毒气体严重伤害,每次遇到这种情况,心里总不是滋味。”郑华说。
从去年底开始,他就开始琢磨在防盗窗上做点文章。“一开始,我只考虑把防盗窗改成活动的,减少险情发生时消防队员的救援时间。”郑华说,后来他又想到,既然关键时刻一分一秒都无比宝贵,何不在便于遇险人的逃生上想点法子?郑华在到消防队前,曾在江西老家做了两年的防盗窗,很快他就完成了逃生窗的设计。随后,他请了半天假,来到营区附近的鄞州古林街头,找到一家做防盗窗的,花了150元钱,自己动手做出了逃生窗模型。
昨天下午,在战勤保障大队营区,记者见到了这项发明。一扇看似普通的防盗窗,其中一半是活动的,可以打开后向下放倒,成为防盗窗下的一根梯子。郑华在一旁解释说,之所以做成一半是活动的,主要考虑到目前的塑钢窗只能打开一半。梯子够不够长呢?郑华说,一般的防盗窗,高约1.8米,这扇活动的放下来,就成了1.8米长的梯子。目前的住宅楼楼层间隔也就3米多,一旦发生火灾或突发事件时,逃生时,人的身高加上梯子的长度,完全可以够到下一层。如家住高层且下一层也着火不能下去时,逃生者就可以直接站在窗外等待救援。经过多次现场试验,这个梯子,完全可以同时承受两个人的重量。活动部位装有锁扣,平时不影响防盗窗的功能。郑华还告诉记者,模型就做了一个,但申报专利的,有三种设计图纸。另外两种和目前看到的模型,不同点在活动部位的折叠次数上,另外两种设计,分别有一次折叠和两次折叠,放下后形成的梯子,长度可达3.6米和5.4米。根据防盗窗的实际使用情况,折叠最多只能两次。
昨天,郑华收到了这项发明的专利认证文件,表明这项发明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。“这项逃生窗成本不高,应用性强,不仅对多层住宅救援逃生有用,这种发明理念,对高层住宅逃生也有帮助。”采访中,郑华的同事们告诉记者,现在高层住宅中,虽然不装防盗窗,但往往在阳台处装有防护栏,这个栏杆也完全可以设计成活动的,关键时候,人可以爬到窗外等待救援。